星期四, 4月 09, 2009

[轉載]塑膠與雙酚A

轉載__科學人雜誌

發現塑膠之毒的遺傳學家
 遺傳學家杭特當時是在探索為什麼人類的繁殖會如此複雜。她直覺認為,人類的卵因染色體異常而會影響懷孕,與我們的激素有關。當時杭特有一篇報告已準備刊登,內容是概述她對雌性小鼠激素量的實驗結果,她需要確認她的控制組(也就是研究中未受影響的小鼠)是正常的,但卻發現了一個令人不安結果:40%小鼠的卵有缺陷。

 於是杭特擱置了報告,詳細檢查實驗中使用的所有方法和實驗室設備。四個月後,她終於找到了嫌犯。就在實驗室裡,清潔工使用的地板清潔劑中。
程序中的一個缺失,使得老鼠的安全環境變成含劇毒的棲境。一位清潔工人用了具腐蝕性的地板清潔劑,而不是一般溫和的洗滌劑來清洗籠子和水瓶。酸性溶液破壞了塑膠堅硬的聚碳酸酯表面,因而溶出一個化學物質,那罪魁禍首就是雙酚A。

 1998年令杭特不安的發現,使她開始宣傳雙酚A可能對人體健康帶來威脅。她和密蘇里大學哥倫比亞分校的生物學家馮薩爾現已成為提出這項警訊的著名科學家。不過,批評者認為杭特和馮薩爾危言聳聽,他們辯稱,沒有任何案例指出含雙酚A的塑膠會危害人類,恐懼這個化學物質是杞人憂天。

 雙酚A初次合成於1891年,在1930年代則被用來當做人工合成的雌性素。後來化學家發現,雙酚A與光氣(用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一種有毒氣體)和其他化合物結合後,會產生透明聚碳酸酯塑膠,可用來製造耐磨損的頭燈、眼鏡鏡片、DVD和奶瓶。
但是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的聚合物工程專家奧斯瓦德解釋,在製造過程中,並不是所有雙酚A都會因化學鍵的結合而固定。殘餘的雙酚A本身可以自由來去,特別是當塑膠受熱時;無論是在洗碗機裡的Nalgene水壺、微波爐中的食品容器,或高壓滅菌鍋中的試管,皆是如此。近年來,全球各地數十名科學家以齧齒動物做實驗發現,雙酚A與無數健康上的狀況有關,其中包括乳癌和前列腺癌、雄性生殖器官缺陷、雌性的早發性青春期、肥胖,甚至是行為問題,例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飲料會釋出銻或可塑劑嗎?
 2006年德國海德堡大學環境地球化學系教授蕭提克(William Shotyk)研究發現,寶特瓶置放三個月後,重金屬銻的含量會從360ppt(兆分之一)增加至630ppt。吳家誠表示,寶特瓶確實會釋出重金屬銻,來源就是製造過程中使用的催化劑「三氧化二銻」。由於目前的技術無法百分之百回收三氧化二銻,所以一定會殘留微量的銻在寶特瓶裡,因此已有少部份廠商改用較安全的鈦氧化物做為催化劑。不過,飲料若保存在低溫環境中,釋出的銻含量應可控制在安全值內(註),但若長時間曝曬於陽光下,PET可能會因分解而釋出較多的銻。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表示,大量的銻會引起頭痛、嘔心等症狀,不過630ppt的量對人體而言相當低,因此很難斷定它對人體會有什麼傷害,目前也沒有因喝瓶裝飲料而中毒的案例。
 有些塑膠產品的製程中會添加可塑劑鄰苯二甲酸酯,它屬於環境荷爾蒙,會影響生物的生理甚至致癌,寶特瓶是否添加此化合物?吳家誠指出,近幾年網路盛傳寶特瓶含可塑劑,重複使用會將可塑劑溶進飲料裡。其實可塑劑是用來提高聚合物的延展性、柔韌度,主要添加在保鮮膜、PVC膠膜(如某些寶特瓶外的廣告封膜)或有彈性的塑膠。寶特瓶並不含有鄰苯二甲酸酯,只要其分子結構沒改變,在未受熱、過度照光或微波的前提下,都可以重複使用。值得注意的是,塑膠類器皿中,不能重複使用的是超商賣的微波便當,由於微波便當時,很容易因為某些食物過燙而造成接觸的塑膠產生質變,因此超商塑膠便當盒絕對不能重複使用。

盛裝米酒安全嗎?
 有些市售的米酒是以寶特瓶盛裝,酒精為有機溶劑,是否也會使寶特瓶釋出有機物質?吳家誠說,酒精很容易溶出抗氧化劑、抗光劑等有機物質,這些添加物通常只需兩天即會溶到米酒裡,因此使用瓶裝米酒存在一定的風險。
 綜言之,寶特瓶除了本身的聚合物會分解或氧化外,製造過程中使用的催化劑、色料等,也會被鑲嵌在PET材質上。要安全喝瓶裝飲料,或是重複使用寶特瓶,最簡單的方式是儲存過程中避免受光、受熱,一旦抗光劑、抗氧化劑消耗完畢,PET便開始分解或與其他物質產生化學反應,PET裡的各種毒物便會釋放出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