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8月 01, 2010

啥米素狂牛症(BSE)

狂牛病的正式名稱是牛海綿狀腦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B.S.E.),牛所罹患的一種持續性神經組織病變。首次病例於1986年在英國被發現,疾病症狀類似羊搔症(scrapie),二者均受一種特殊病原感染而引起。

狂牛病及綿羊搔癢症之病原體之性狀尚未確定,目前較被接受之說法是由一種具感染性之變性細胞蛋白質prion所引起。

狂牛病不是細菌、病毒或寄生蟲引起
因此預防細菌性或病毒性感染之方法,無法預防此一病原體之感染。而此,病原體可以耐受高溫及一般消毒劑,對宿主不致引發可檢測之免疫或發炎反應。狂牛病之病原體在罹患此病牛隻之腦、脊髓、視網膜等組織中可被發現。如以人工接種此一病原體,亦可於小腸、骨髓及背部神經結中檢驗出病原體。

狂牛病是通稱為傳染性海綿狀腦病(TSE)的一種,此種疾病通常會致死。

人類可能罹患六種屬於此類之疾病:人類庫賈氏病(CJD)、庫魯病(KURU)、新類型庫賈氏病(nv-CJD)、吉斯曼-史特斯勤-先克症候群(GSS),致死性家族失眠症及散發性致死性失眠症等六種。

動物方面,除了狂牛病外,Prion蛋白並非只有存在於牛隻,事實上在鹿,羊都有類似的疾病發生,所以有綿羊搔癢症﹙scrapie﹚、傳染性貂腦病﹙TME﹚、貓海綿狀腦病﹙FSE﹚、鹿及麋鹿之慢性損耗性疾病(CWD)等,亦均屬於動物傳染性海綿狀腦病之一種。

目前沒有科學證據顯示,狂牛病可傳染給人類而發生新類型庫賈氏病。
由狂牛症傳染人類的海綿狀腦病變稱之為「新型庫賈氏症」。
庫賈氏症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 CJD)
此病係人類傳染性海綿狀腦病 (TSE)之一種,主要發生於中、老年人。其病程短,致命率高。
Prion蛋白會促進蛋白質異常堆疊,變成可能對身體有害的構型 (conformation),這些異常堆疊可能會造成細胞功能失調,最重要的,這些異常蛋白堆疊會造成腦部細胞死亡,在電腦斷層上看起來就會有一個一個空洞,所以稱之為海綿腦,最嚴重的狀況甚至會讓人死亡。
此病是庫氏、賈氏二人於1920年首先發現,症狀為:記憶力衰退、混淆,運動神經失調、有不自主動作、喪失語言能力,末期則呈現痴呆。
大多數人於發病後6~12個月死亡。全球此病之發生率約為百萬分之0.5~1。

藥物治療:沒有

建議支持療法:
1.acetaminophen 325-1000mg+oxycodone 5-20mg q4h2.morphine sulfate 2-10mg IV q5-10min 或是 10mg IM/SC q3-4h3.Fentanyl 1μg/kg IV slowly q3-5min另外,目前有在研究一些其他的治療方式,例如下面這段敘述:The specific stimulation of t-PA mediated plasminogen activation by PrP suggests a biological function of PrP as a cofactor in the regulation of plasmin activity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Stimulation of the fibri- nolytic system is a possible new approach for the therapy of prion-diseases.
The in-vitro plasminogen activation assay can be used to screen for compounds exhibiting such an effect.

ref: http://mulicia.pixnet.net/blog/post/20976753